搜尋此網誌

中央氣象局:高雄市今明天氣預報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TCP/IP通訊協定

TCP/IP通訊協定,包含了一系列構成網際網路基礎的網路協定。這些協定最早發源於美國國防部的ARPA網項目。TCP/IP模型也被稱作DoD模型(Department of Defense Model)。TCP/IP字面上代表了兩個協定:TCP(傳輸控制協定)和IP(網際協定)。

1983年1月1日,在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中,TCP/IP通訊協定取代了舊的網路核心協定(NCP,Network Core Protocol),從而成為今天的網際網路的基石。最早的TCP/IP由文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兩位開發,慢慢地通過競爭戰勝了其他一些網路協定的方案,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OSI模型。TCP/IP的蓬勃發展發生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當時一些重要而可靠的工具的出世,例如頁面描述語言HTML和瀏覽器Mosaic,導致了網際網路應用的飛速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目前流行的IPv4協定(網際協定版本四)已經接近它的功能上限。IPv4最致命的兩個缺陷在於:

  • 地址只有32位,IP位址空間有限;
  • 不支持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想法,無法管理頻寬和優先順序,故而不能很好的支持現今越來越多的實時的語音和視頻應用。因此IPv6(網際協定版本六)浮出水面,用以取代IPv4。

TCP/IP成功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對為數眾多的低層協定的支持。這些低層協定對應OSI模型 中的第一層(物理層)和第二層(資料鏈路層)。每層的所有協定幾乎都有一半數量支持TCP/IP,例如: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Token Ring)、光纖資料分布介面(FDDI)、端對端協定(PPP)、X.25、幀中繼(Frame Relay)、ATM、Sonet、SDH等。


TCP/IP協議棧組成

整個通信網路的任務,可以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塊,即所謂的層級(layer。用於網際網路的協議可以比照TCP/IP參考模型進行分類。TCP/IP協議棧起始於第三層協議IP(網際協議。所有這些協議都在相應的RFC文檔中討論及標準化。重要的協議在相應的RFC文檔中均標記了狀態:「必須」(required) ,「推薦」(recommended) ,「可選」(elective) 。其他的協議還可能有「試驗」(experimental) 或「歷史」(historic) 的狀態。」

必須協定

所有的TCP/IP應用都必須實現IP和ICMP。對於一個路由器(router)而言,有這兩個協定就可以運作了,雖然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個路由器 意義不大。實際的路由器一般還需要運行許多「推薦」使用的協定,以及一些其他的協定。

幾乎所有連接到網際網路上的計算機上都存在的IPv4協定出生在1981年,今天的版本和最早的版本並沒有多少改變。升級版IPv6的工作始於1995年,目的在與取代IPv4。ICMP協定主要用於收集有關網路的信息查找錯誤等工作。


TCP/IP參考模型一個抽象的分層模型,這個模型中,所有的TCP/IP系列網路協定都被歸類到4個抽象的"層"中。每一抽象層建立在低一層提供的服務上,並且為高一層提供服務。

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務需要眾多的協定協同工作,這些協定分布在參考模型的不同層中的,因此有時稱它們為一個協定棧

TCP/IP參考模型為TCP/IP協定棧訂身製作。其中IP協定只關心如何使得資料能夠跨越本地網路邊界的問題,而不關心如何利用傳輸媒體,資料如何傳輸。整個TCP/IP協定棧則負責解決資料如何通過許許多多個點對點通路(一個點對點通路,也稱為一"跳", 1 hop)順利傳輸,由此不同的網路成員能夠在許多"跳"的基礎上建立相互的資料通路。

如想分析更普遍的網路通信問題,ISO的OSI模型也能起更好的幫助作用。

網際網路協定組是一組實現支持網際網路和大多數商業網路運行的協定棧的網路傳輸協定。它有時也被稱為TCP/IP協定組,這個名稱來源於其中兩個最重要的協定:傳輸控制協定TCP網際網路協定(IP),它們也是最先定義的兩個協定。

同許多其他協定一樣網路傳輸協定也可以看作一個多層組合,每層解決資料傳輸中的一組問題並且向使用這些低層服務的高層提供定義好的服務。高層邏輯上與用戶更為接近,所處理資料更為抽象,它們依賴於低層將資料轉換成最終能夠進行物理控制的形式。

網路傳輸協定能夠大致匹配到一些廠商喜歡使用的固定7層的OSI模型。然而這些層並非都能夠很好地與基於ip的網路對應(根據應用的設計和支持網路的不同它們確實是涉及到不同的層)並且一些人認為試圖將網際網路協定組對應到OSI會帶來混淆而不是有所幫助。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www.xoops.org 之五分鐘快速架站!

今天教了一個5分鐘架好網站的技巧

先記錄下來.再研究

用的軟體:xampp-win32-1.7.3 + 外掛+外掛+外掛

截幾張圖做紀錄!

http://imgur.com/PfZpK.png

http://imgur.com/dk2jO.png

http://imgur.com/vbNWV.png

http://imgur.com/3SAGy.jpg

-----------------------------------------------------------------

www.xoops.org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色相&飽和度

色相

色相指的色彩的外相,是在不同波長的光照射下,人眼所感覺不同的顏色,如紅色黃色、藍色等。

在HSL和HSV色彩空間中,H指的就是色相,是以紅色為0度(360度);黃色為60度;綠色為120度;青色為180度;藍色為240度;品紅色為300度。


飽和度 (Saturation)
飽和度是顏色三大屬性之一,詳細資料可參考顏色三大屬性一項。

飽和度亦稱純度,其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或色彩中含單色成分的多少,所以作為色彩感覺強弱的指標。


出處:
http://tinyurl.com/23zoyxj
http://tinyurl.com/26pq8wx

RGB & CMYK

三原色光模式(RGB)

三原色光模式RGB color model,又譯RGB顏色模型紅綠藍顏色模型)是一種加色模型是用三種原色──紅色、綠色和藍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色光

RGB模型的命名來自於三種相加原色的首字母(Red(紅),Green(綠),Blue(藍))。

RGB顏色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電子系統中檢測,表示和顯示圖像,比如電視和電腦,但是在傳統攝影中也有應用。在電子時代之前,基於人類對顏色的感知,RGB顏色模型已經有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RGB是一種依賴於設備的顏色空間:不同設備對特定RGB值的檢測和重現都不一樣,因為顏色物質(熒光劑或者染料)和它們對紅、綠和藍的單獨響應水平隨著製造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是同樣的設備不同的時間也不同。

印刷四分色模式

印刷四分色模式是彩色印刷時採用的一種套色模式,利用繪畫的三原色原理,用四種顏色混合迭加形成各種複雜的顏色,四種標準顏色是:

  • C:Cyan = 青色,在英文的翻譯裡是名詞『青綠色』。
  • M:Magenta = 品紅色,又稱為『洋紅色』。
  • Y:Yellow = 黃色
  • K:Black = 黑色,為了避免與RGB的Blue藍色混淆而改稱K

品紅加黃色會形成紅色;品紅色加青色形成藍色;青色加黃色形成綠色;理論上只用上述三種顏色相加就可以形成黑色,但實際印刷時三種顏色的相加只能形成一種深灰色或深褐色(因為油墨里含有雜質的緣故);另外三層顏色也不容易立即乾燥,所以不利於快速印刷;再來三層印刷需要非常精確的套印;用黑色替代三層顏色也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所以採取四種顏色的配色方法。

印刷時用黑色作為標定套版位置的顏色,所以也叫做定位(Key)套版的顏色。用黑色代替其他顏色的量不盡相同,取決於採取不同的印刷技術、紙張和黑色油墨的質量。由於印刷和電腦的螢幕顯示,使用的是不同的色彩模式,電腦一般用三原色光模式,所以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影像色調和印刷出來的有一些差別

出處:

http://tinyurl.com/ye95gja

http://tinyurl.com/27arx5g


像素&解析度

像素

像素,又稱畫素,為圖像顯示的基本單位,譯自英文pixel」,pix是英語單詞picture的常用簡寫,加上英語單詞「元素」element,就得到pixel,故「像素」表示「圖像元素」之意,有時亦被稱為pelpicture element)。每個這樣的資訊元素不是一個點或者一個方塊,而是一個抽象的採樣。仔細處理的話,一幅影像中的像素可以在任何尺度上看起來都不像分離的點或者方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採用點或者方塊顯示。每個像素可有各自的顏色值,可採三原色顯示,因而又分成、綠、三種子像素RGB色域),或者品紅CMYK色域,印刷行業以及印表機中常見)。照片是一個個採樣點的集合,故而單位面積內的像素越多代表解析度越高,所顯示的圖像就會接近於真實物體。

解析度

分辨率又稱解像度泛指量測或顯示系統對細節的分辨能力。此概念可以用時間空間等 領域的量測。日常用語中之解析度多用於影像的清晰度。解析度越高代表影像品質越好,越能表現出更多的細節。但相對的,因為紀錄的資訊越多,檔案也就會越 大。目前個人電腦裡的圖像,可以使用影像處理軟體,調整圖像的大小、編修照片等。例如photoshop,或是photoimpact等軟體。


解析度定義:

  1. 影像處理或訊號處理中的空間或時間解析度:能夠分辨影像中兩個點或線的能力。最好的數學定義是使用點擴充功能函式的分布大小。
  2. 訊號處理中的頻譜解析度,由觀察的時間窗長所決定的所能夠分辨的最小的頻譜分量的差別。

單位元

描述解析度的單位元有:dpi(點每英寸)lpi(線每英寸)和ppi(像素每英寸)。但只有lpi是描述光學解析度的尺度的。雖然dpi和ppi也屬於解析度範疇內的單位元,但是他們的含義與lpi不同。而且lpi與dpi無法換算,只能憑經驗估算。

另外,ppi和dpi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但是他們所用的領域也存在區別。從技術角度說,「像素」只存在於電腦顯示領域,而「點」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

出處:

http://tinyurl.com/2c7k53z
http://tinyurl.com/263zv34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何謂光世代?

光世代網路產品說明:

本公司光世代網路(FTTx)係指在本公司機房或利用光纖迴路連接至光化交接箱、社區、大樓、家庭等,利用各式光網路設備,搭配乙太網路(Ethernet)或VDSL技術,提供客戶高速寬頻電路之數據傳輸服務

光世代網路服務特點:
1.以光纖取代傳統銅纜,傳輸品質更有保障
2.可依客戶頻寬需求提供10M/2M、50M/3M、100M/5M雙向傳輸速率,頻寬增加非常有彈性。
3.除高速上網外,亦可提供互動式多媒體(MOD)等寬頻服務。
4.網路架構具有保護機制,電路發生障礙時,系統將啟動備援電路,服務不會中斷。
5.使用軟、硬體來加強網路安全性,可避免被盜用及干擾問題。
6.具有客戶頻寬管理功能,不必擔心頻寬分配問題。
7.網路架構簡單,無需經層層轉換,可減少障礙點。
8.採IEEE 802.3 Ethernet介面標準,客戶PC只需具備Ethernet網路卡,即可上網。


出自:
http://tinyurl.com/2g5n7au
http://tinyurl.com/2f58uej